跳至内容

历史

国际防盲理事会是一个协调性的伞式组织,旨在领导国际社会为防盲活动筹集资金。国际防盲理事会希望将专业团体、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和感兴趣的个人与国家防盲计划联系起来。

防盲里程碑:2000 年至 2013 年

请选择以下标签,简要回顾全球防盲计划的里程碑--最初由 Terrence Gillen 编制。

第 66 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致批准了 "普及眼健康:2014-2019年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借鉴并取代了之前的《视觉2020》和《2009-2013年行动计划》,各国政府承诺到2019年将可避免的视力损伤发生率从2010年的基线降低25%。

在海得拉巴举行的第九届大会吸引了来自 86 个国家的约 1600 名注册代表,是往届大会人数的两倍。

大会最后以鼓掌方式通过了 "海得拉巴宣言",呼吁国际组织、区域实体、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确保在包容性国际发展框架内充分、全面地解决失明和视力障碍问题,并将其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和卫生系统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前政府部长 Bob McMullan 先生当选为新一届 IAPB 主席。

为纪念 "视觉 2020"(VISION 2020)目标的中点,国际视障者协会发布了 2010 年报告。此前,世卫组织在报告发布后公布的最新初步估计显示,视力障碍患病率已从2004年的3.14亿人降至目前的2.853亿人。其中,全球失明人数估计为3980万。

第 62 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2009-2013 年预防可避免盲症和视力损伤行动计划》。

国际眼科理事会第八届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主题是 "卓越与公平的眼科护理"。来自 60 个国家的 800 人参加了大会,是历届大会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将预防失明纳入世卫组织的战略计划和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06-2011 年消除可避免盲症全球行动计划》。首届屈光不正与服务发展世界大会宣布了《关于屈光不正的德班宣言》。

第 59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新决议,进一步支持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可避免的失明和视力损伤(WHA 第 59.25 号决议 "预防可避免的失明和视力损伤")。

第七届大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于 2004 年 9 月 20 日至 24 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来自约 75 个国家的近 600 名代表参加了科学报告会和课程,并出席了以 "伙伴关系 "为主题的全体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于 2004 年 12 月 16 日公布了全球失明患病率的新数据。新数据显示,2002 年全球有 1.61 亿人视力受损,其中 1.24 亿人视力低下,3700 万人失明。

2003 年 5 月,第 56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消除可避免盲 症的决议》,该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承诺在 2005 年之前实施 VISION 2020 计划。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博士(Dr. Gro Harlem Brundtland)于世界视觉日在日内瓦发布了《世界失明状况》报告。该报告探讨了与失明有关的问题、全球失明的代价,并强调了 VISION 2020 的成就和未来目标。

VISION 2020 特别工作组和全民信息计划执行委员会与世卫组织 PBD 第一次联席会议,由全民信息计划主席主持。

国际狮子会基金会将 "世界视觉日"--作为其 "视觉第一 "运动的一部分而发起的活动--与 "视觉 2020 "结合起来。特别工作组也在当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被纳入国际咨询理事会的结构。从那时起,执行委员会和特别工作组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这些会议由 IAPB 主席主持。

防盲大事记:1980 年至 1999 年

VISION 2020:视觉的权利--到 2020 年消除可避免盲症全球倡议 "于 1999 年 2 月 18 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正式启动。

国际眼科理事会第六届大会于1999年9月5日至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来自 57 个国家的约 600 名与会者出席了大会,其中包括从事眼科保健的医疗、技术、管理和社区保健专业人员。

第五届大会于 5 月 8 日至 13 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议主题为 "实现可负担、可获得、适当的眼科保健",探讨了初级保健的三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地区办事处设立了预防失明地区顾问。

国际防盲理事会第四届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400 多名眼科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来自 60 个国家的国家防盲委员会的 113 名代表参加了商务会议。

国际防盲理事会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举办了为期四天的系列会议,来自 20 多个国家的 70 人参加了会议。国际防盲理事会纪念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十周年,并与主要非政府组织共同举办了关于控制白内障致盲的研讨会。

世卫组织特别工作组完成了对失明数据的第二次全面汇编和分析,估计全球失明人数在 2700 万到 3500 万之间。

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非政府组织磋商小组的成立,为对防盲工作感兴趣的组织提供了一个更密切磋商的论坛。

国际眼科理事会第三届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400 多名眼科医生、眼科护理专业人员、公共卫生专家、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参与防治不必要失明工作的人员参加了此次大会。

国际眼科基金会成为第一个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正式关系的国际眼保健 NCO。

预防窒息组织(OPC)在法国成立。

国际防盲理事会第二届大会在贝塞斯达举行。这次会议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 300 名代表参加,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防盲专家会议。

Seva 服务协会成立于加拿大,旨在鼓励加拿大公民更广泛地参与 Seva 的防盲和其他活动。

在英国利兹城堡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制定了预防残疾的全球战略,导致联合国三个机构制定了 "防止可避免残疾国际倡议",即现在的 "IMPACT 计划"。

尼泊尔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盲人概率抽样调查。这项调查为尼泊尔防盲计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基础。

防盲大事记:1882年至1979年

世卫组织总干事成立世卫组织防盲项目咨询小组(PAG)。随后召开的计划咨询小组会议成功评估了该计划取得的进展,并协调了与合作非政府组织的工作。

Foresight (澳大利亚海外援助和防盲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

世卫组织工作组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举行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在日内瓦正式成立。

Seva 基金会在美国成立,目的是将根除天花的经验教训用于减轻其他公共卫生问题造成的痛苦。在尼泊尔开展的预防失明活动是项目活动的主要重点。

IAPB 第一届大会在英国牛津举行,来自 44 个国家的 170 名代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在巴格达举行的地区间会议激发了全世界对控制主要致盲原因的兴趣。这次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防盲专家会议为人力需求和眼保健服务的发展制定了战略。

印度启动了 "国家防盲计划"(National Programme for Control of 失明)--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综合防盲计划,也是全球类似发展的先驱。

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总干事采取行动解决失明问题,并制定防治沙眼、角膜炎、白内障、盘尾丝虫病、眼外伤和青光眼的措施。这项决议是 1978 年制定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的基础。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鼓励下,该协会于 1 月 1 日更名为国际防盲协会(IAPB)。国际防盲协会的职责是领导全球合作攻势,通过控制主要致盲疾病,大幅减少世界上可避免的失明人数。

在巴黎召开的 ICO 会议上,审议了扩大协会基础的改革方案。世卫组织指出,有必要建立一个单一的国际机构,将从事防盲工作的众多团体联合起来。协会领导与世界盲人理事会协商后,制定了一项重组计划,以使协会在全球防盲工作中更加有效。

应世界卫生大会的要求,世卫组织对有关失明的现有数据进行了系统清点,并报告说,全世界有 1 000 万至 1 500 万盲人。

防盲研究小组召开会议,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并详细阐述视力障碍和失明的定义(这些定义在国际上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由于对失明及其原因的定义不同,结果的报告也不尽相同,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除了沙眼之外,发展中国家还普遍存在几种重要的致盲疾病。

联合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

采用国际失明原因分类系统。该系统由协会推荐给全世界使用,随后在《社会眼科杂志》上发表并广泛传播。

环球视力行动在加拿大成立。

国际眼科基金会是由医学博士小约翰-哈里-金在美国创立的,其主要宗旨是教学,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和治疗失明。

Christoffel-Blindenmission 的服务范围扩大到眼科工作,特别是治疗和预防失明。

协会开始安排其大会与新成立的欧洲眼科大会的会议同时举行。斯图尔特-杜克-埃尔德爵士(Sir Stuart Duke-Elder)和约翰-威尔逊爵士(Sir John Wilson)提议眼科医生与盲人福利工作者开展合作。

协会同意与世卫组织合作,将 1962 年 4 月 7 日定为世界防盲卫生日。

世卫组织召开沙眼专家委员会会议。随后在 1955 年和 1961 年召开了会议,1965 年科学小组召开会议

从 1952 年到 1956 年,由英联邦皇家盲人协会任命的两个小组(一个眼科小组和一个昆虫学小组)对西非盘尾丝虫病的范围和后果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项控制计划。

大英帝国盲人协会(后称皇家英联邦盲人协会)在英国成立,并开始在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以及东非和中非开展盲人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但起初并没有在防盲领域开展具体活动。

英国政府殖民办公室的白皮书指出,世界上估计有 500 万盲人,其中 200 万生活在印度。

赫伯特-胡佛总统邀请 50 个国家参加 1931 年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世界盲人工作会议。

28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在海牙举行的大会,来自欧洲和美国的眼科专家以及红十字会联盟在会上成立了国际防盲协会。

国际防治沙眼组织在法国成立。

协约国士兵和水手永久盲人救济战争基金公司在巴黎成立,旨在援助比利时盲人士兵和英国战争盲人,并教育失明的法国退伍军人。该组织后来发展成为美国战争和平民盲人盲文出版社(到 1927 年已出版了 1900 万页盲文)、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以及 1977 年的海伦-凯勒国际组织。

Christoffel-Blindenmission (CBM) 成立于德国,旨在为盲人和其他残疾人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

全国防盲协会(NSPB)在美国成立。

伦敦防盲协会成立,并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卫生大会上开始关注失明的原因和预防。